“青绿山水画派”是中国画流派之一。“青绿山水画派”创始人李思训,他以青绿颜色为主而创造的一种山水绘画特色,表现了他画山水时“阳面涂金,阴面加蓝”这种“金碧辉煌”的画法。也使他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画风,而影响久远。
李思训的生平
李思训(651-761年),青绿山水画派开创者,是唐代大书画家,字建,一作建景,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是唐宗室李孝斌之子。他在唐高宗的咸亨年间,那时他才20左右,就被封官,在官府做事。武则天掌权之时,并在垂拱四年前后,大杀唐李族宗室,这时候,李思训被迫弃官潜匿多年,直到唐中宗的神龙初年,当武则天死后,李思训才从返官府为当朝做事。任左羽林大将军,晋封彭国公。玄宗开元初,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到了开元六年时,便死去,终年66岁,后被朝廷追赠为秦州都督。
李思训由于其社会地位很高,又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画家,所以《新唐书》和《旧唐书》中都有对他人生经历的描述。为了对他的功绩颂扬,著名书法家李邕还为他撰写了一篇《云摩将军李思训》碑文,并且在《旧唐书》中还特别提到他“龙善丹青,迄今绘画者应首推李将山水。
二、李思训的艺术
李思训的画,在表现为山水树石、用笔遒劲,湍濑潺湲,云霞缥缈,有时睹神仙之事,窅然岩岭之幽,古雅清逸、峰峦重复的特点。他的作品流传下来者极少,在北宋时期,宋徽宗对李思训的绘画极力搜求,最终得到10余幅,其中有《春山图》和《江山渔乐图》等。李思训的画表现了线条细而匀,没有粗细和虚实的变化,犹如“春蚕吐丝”。它的山水画主要是采用勾线填色的方法,进行创作作品。他画山石采用了在大轮廓中又勾以很多脉络,在勾线条时,有的繁密,有的疏朗,这种用笔画法,也说明他是山水中画皴法的开始。
李思训的山水画在用色上,以青绿颜色为主,这也是他绘画的特色。他的山水画“阳面涂金、阴面加蓝”的这种画法,也是他形成了“金碧辉煌”的豪华效果。他的山水画还能从他的性格气质和艺术发展中,看到他出身富贵和展现内心富丽辉煌的情趣相通。他的青绿山水画之画意,虽然他受到过仕途打击,介对山水林泉的钟爱,后来从回归朝廷做事,享受富贵,表现了他向往神仙之贵,也说明了他的山水画中内涵的特殊之画意。他的青绿着色的特点和严谨工细的画法,将山水画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峰。
三、李思训的影响
李思训的山水画的画法,是在传统的山水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继承了前人的优秀画法,又表现了对后世山水画的影响,从而使他把青绿山水推上一个高峰。
李思训在着色山水方面,把以前的青绿山水发展得更加完善,也更加成熟,他画山水,特别讲究精工细作的画法,倍受后人推崇。从而奠定了中国山水画工事严谨一派的基础和画人以阳刚性之美感的特色。后来明朝的董其昌在创“南北宗论”时,将李思训首推为“北宗”之首,应当之无愧,决非过誉,影响深远。 |